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

從水圳出發的音樂季,我們是小鎮新彎曲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台灣水圳的發展,從荷蘭據台時代,台灣主要還是依水而居的環境,明鄭時期,由於設立等屯田機制,開始有簡單的水利設施。清朝時代開始,先民從原鄉帶入了自己開墾的水圳技術,才開始帶動農業成長與土地的利用生機,啟動了水利的開鑿,日本時代,水圳由私設的契約合作轉為公共管理的角色,旗山圳、師子頭圳等地方重要的水利設施串連地方農業的開墾,孕育出地方的人口,圳水搭配
「上水道」(自來水)的都市計畫,讓旗山成為具規模的小鎮格局,穩定了地方百年的發展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圳」、「道」的水與人來出發。「圳」為農田灌溉用水,「道」是日治自來水路的稱呼,而旗山圳正扮演灌溉、自來水兩種功用,在過去的文化經濟上扮演重要角色,但現今呢?旗山過去水的建設是否受到重視?人與水與田的關係是否依然緊密?農田的圳水與工業用水如何取捨?現在旗山跟他的關係是否依舊?

「水阿,你可要慢慢流,別那麼快把我的愛帶走」
讓我們談一場水邊的戀愛,給彼此看水。

「走過高空水橋,感受騰空腳底的穿流」
讓行動走過水圳的足跡,徹底感受高雄最完整的農業綠帶

「看往水洞的足跡,水流直達田野的美好」
一窺水的穿越,從歷史、經濟、生態和人文的角度找回美好

「從小鎮的灣區,打造小鎮新彎曲」
畫出小鎮的新彎曲,融入生活灣曲的美麗

「近距離接觸水圳跟他交融,他不是一條水溝」
就讓我們在水圳邊聽音樂跟他一起呼吸

今年2018年搖旗吶喊音樂季,將以「土川。看水」主題,把水、音樂、藝術和行動結合,在炎炎夏熱,跟著水走,走入旗山小鎮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